gpt4 book ai didi

redis源码分析教程之压缩链表ziplist详解

转载 作者:qq735679552 更新时间:2022-09-29 22:32:09 29 4
gpt4 key购买 nike

CFSDN坚持开源创造价值,我们致力于搭建一个资源共享平台,让每一个IT人在这里找到属于你的精彩世界.

这篇CFSDN的博客文章redis源码分析教程之压缩链表ziplist详解由作者收集整理,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兴趣,记得点赞哟.

前言 。

压缩列表(ziplist)是由一系列特殊编码的内存块构成的列表,它对于Redis的数据存储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这篇文章总结一下redis中使用非常多的一个数据结构压缩链表ziplist。该数据结构在redis中说是无处不在也毫不过分,除了链表以外,很多其他数据结构也是用它进行过渡的,比如前面文章提到的SortedSet。下面话不多说了,来一起看看详细的介绍吧.

1、压缩链表ziplist数据结构简介 。

首先从整体上看下ziplist的结构,如下图:

redis源码分析教程之压缩链表ziplist详解

压缩链表ziplist结构图 。

可以看出字段很多,字节大小也不同,但这也就是压缩链表的精髓所在了,我们依次总结一下.

  。

字段 含义
zlbytes 该字段是压缩链表的第一个字段,是无符号整型,占用4个字节。用于表示整个压缩链表占用的字节数(包括它自己)。
zltail 无符号整型,占用4个字节。用于存储从压缩链表头部到最后一个entry(不是尾元素zlend)的偏移量,在快速跳转到链表尾部的场景使用。
zllen 无符号整型,占用2个字节。用于存储压缩链表中包含的entry总数。
zlend 特殊的entry,用来表示压缩链表的末尾。占用一个字节,值恒为255。

  。

总结为ziplist的头跟尾,下面再总结一下重中之重的entry字段.

一般来说,一个entry由prevlen,encoding,entry-data三个字段组成,但当entry是个很小的整数时,会根据编码省略掉entry-data字段。下面依次进行总结:

首先是字段prevlen:表示前一个entry的长度,有两种编码方式.

  • 当长度小于255字节时,用一个字节存储。
  • 当长度大于等于255时,用五个字节进行存储,其中第一个字节会被设置为255表示前一个entry的长度由后面四个字节表示。

然后是字段encoding:它会根据当前元素内容的不同会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,如下:

1、如果元素内容为字符串,encoding的值分别为:

00xx xxxx :00开头表示该字符串的长度用6个bit表示.

01xx xxxx | xxxx xxxx :01开头表示字符串的长度由14bit表示,这14个bit采用大端存储.

1000 0000 | xxxx xxxx | xxxx xxxx | xxxx xxxx | xxxx xxxx :10开头表示后续的四个字节为字符串长度,这32个bit采用大端存储.

2、如果元素内容为数字,encoding的值分别为:

1100 0000:表示数字占用后面2个字节.

1101 0000:表示数字占用后面4个字节.

1110 0000:表示数字占用后面8个字节.

1111 0000 :表示数字占用后面3个字节.

1111 1110 :表示数字占用后面1个字节.

1111 1111 :表示压缩链表中最后一个元素(特殊编码).

1111 xxxx :表示只用后4位表示0~12的整数,由于0000,1110跟1111三种已经被占用,也就是说这里的xxxx四位只能表示0001~1101,转换成十进制就是数字1~13,但是redis规定它用来表示0~12,因此当遇到这个编码时,我们需要取出后四位然后减1来得到正确的值.

最后是字段entry-data:如果元素的值为字符串,则保存元素本身的值。如果元素的值为很小的数字(按上面编码规则即0~12),则没有该字段.

压缩链表的编码非常复杂,但这也正是该数据结构的精髓所在,一起来看一个例子吧:

注:这个例子是redis源码中提到的 。

?
1
2
3
4
5
6
//由元素2,5组成的压缩链表
[0f 00 00 00] [0c 00 00 00] [02 00] [00 f3] [02 f6] [ff]
  |  |  | | | |
  zlbytes zltail entries "2" "5" end
//字符串"Hello World"编码后的内容
[02] [0b] [48 65 6c 6c 6f 20 57 6f 72 6c 64]

上面是一段用十六进制表示2,5两个元素组成的压缩链表.

  • 首先前四个字节表示整个ziplist占用的字节数,因为redis采用小端存储,所以15个字节表示为0f 00 00 00。
  • 接下来的4个字节表示末尾元素偏移量,是从ziplist头(zlbytes)开始到最后一个元素(注:不是尾节点)的偏移量,也是采用小端存储,因此表示为0c 00 00 00。
  • 再后面是由两个字节组成的表示元素个数的zllen字段,在我们这个例子中有两个元素,加上小端存储,所以表示为02 00。
  • 接下来是元素本身,首先由一个变长的字端表示前一个元素的长度,2作为第一个元素,它前一个元素的大小就是0,因此占用一个字节00。按照我们上面说的编码规则,元素2跟5属于0~12之间的数字,需要使用1111 xxxx格式进行编码,2转成二进制为0010,再加上1就是0011(加1的原因上面已经说明),组合起来元素2就表示为00 f3。同理元素5表示为02 f6。
  • 最后就是尾元素,使用未被占用的编码1111 1111即255。

接下来我们在这个压缩链表末尾插入一个字符串元素Hello World,先看看该如何编码该字符串,按照约定的编码规则,首先要用字节表示前一个元素的长度,这里前一个元素时5,总共占用了两个字节,因此首先用一个字节表示前一个元素的长度02,接下来是字符串的编码,我们要加入的字符串长度为11(空格也算),转换成二进制就是1011,按照字符串的编码规则,使用0000 1011表示,转为十六进制就是0b,最后再加上我们字符串本身的ASCII码,综合起来就得出该字符串的编码:[02] [0b] [48 65 6c 6c 6f 20 57 6f 72 6c 64].

此时整个压缩链表就变为:

?
1
2
3
[0f 00 00 00] [0c 00 00 00] [02 00] [00 f3] [02 f6] [02 0b 48 65 6c 6c 6f 20 57 6f 72 6c 64] [ff]
  |  |  | | |   |   |
  zlbytes zltail entries "2" "5"   "Hello World"  end

2、压缩链表ziplist命令源码分析 。

搞明白上面的编码规则以后,我们再来看下压缩链表ziplist的部分操作源码,本文就创建压缩链表,插入元素,删除元素,查找元素四个操作来总结一下压缩链表的基本原理.

首先是创建:

?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//定义由zlbytes,zltail跟zllen组成的压缩链表的头大小
#define ZIPLIST_HEADER_SIZE (sizeof(uint32_t)* 2 +sizeof(uint16_t))
//创建一个压缩链表,并且返回指向该链表的指针
unsigned char *ziplistNew( void ) {
  //这里之所以+1是因为尾元素占用一个字节,这也是一个压缩链表最小尺寸
  unsigned int bytes = ZIPLIST_HEADER_SIZE+ 1 ;
  //分配内存
  unsigned char *zl = zmalloc(bytes);
  //设置链表大小
  ZIPLIST_BYTES(zl) = intrev32ifbe(bytes);
  //设置最后一个元素的偏移量
  ZIPLIST_TAIL_OFFSET(zl) = intrev32ifbe(ZIPLIST_HEADER_SIZE);
  //设置元素个数
  ZIPLIST_LENGTH(zl) = 0 ;
  //设置尾元素(上面只是申请空间)
  zl[bytes- 1 ] = ZIP_END;
  return zl;
}

创建压缩链表的逻辑很简单,就是申请固定的包含头尾节点的空间,然后初始化链表上下文.

与创建相比,添加元素的源码就非常冗长了,为了便于理解,在看源码之前我们先自己梳理一下添加元素的逻辑.

  • 首先我们要找到指定插入位置的前一个元素的大小,因为该属性是新元素的组成部分之一。
  • 然后我们要对当前元素进行编码来获得相应的encoding字段跟实际元素值的字段。
  • 新插入元素的后继元素的prevlen字段要更新,因为它前面的元素已经改变。这里可能引起级联更新(删除元素也有该问题),原因就是prevlen字段大小是可变的。

上面三步是核心步骤,其余的还有更新尾节点偏移量,修改链表元素个数等操作。当然,由于压缩链表是基于数组实现的,因此在插入或删除元素的时候内存拷贝也是必不可少的.

总结好上面的步骤以后,我们开始一步一步分析源码,比较长,慢慢看:

?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70
71
72
73
74
75
76
77
78
79
80
81
82
83
84
85
86
87
88
89
90
91
92
93
//四个参数依次是:压缩链表,插入位置(新元素插入p元素后面),元素值,元素长度
unsigned char *__ziplistInsert(unsigned char *zl, unsigned char *p, unsigned char *s, unsigned int slen) {
  //这里是保存当前链表的长度
  size_t curlen = intrev32ifbe(ZIPLIST_BYTES(zl)), reqlen;
  unsigned int prevlensize, prevlen = 0 ;
  size_t offset;
  int nextdiff = 0 ;
  unsigned char encoding = 0 ;
  long long value = 123456789 ;
  zlentry tail;
 
  //1. 这段逻辑目的就是获取前置元素的长度
  if (p[ 0 ] != ZIP_END) {
  //如果插入位置的元素不是尾元素,则获取该元素的长度
  //这里为了后面使用方便进行了拆分,prevlensize保存encoding字段的长度,prevlen保存元素本身的长度
  ZIP_DECODE_PREVLEN(p, prevlensize, prevlen);
  } else {
  //如果插入位置的元素是尾元素,那么需要把新元素插入链表尾端
  //获取到链表最后一个元素(注:最后一个元素不等于尾元素)
  unsigned char *ptail = ZIPLIST_ENTRY_TAIL(zl);
 
  if (ptail[ 0 ] != ZIP_END) {
   //如果最后一个元素不是尾元素,则该元素为新元素的前置元素,获取该元素长度
   prevlen = zipRawEntryLength(ptail);
  }
  //否则说明链表还没有任何元素,即新元素的前置元素长度为0
  }
 
  //2. 对新元素进行编码,获取新元素的总大小
  if (zipTryEncoding(s,slen,&value,&encoding)) {
  //如果是数字,则按数字进行编码
  reqlen = zipIntSize(encoding);
  } else {
  //元素长度即为字符串长度
  reqlen = slen;
  }
  //新元素总长度为值的长度加上前置元素跟encoding元素的长度
  reqlen += zipStorePrevEntryLength(NULL,prevlen);
  reqlen += zipStoreEntryEncoding(NULL,encoding,slen);
 
  //如果插入的位置不是链表尾,则要对新元素的后续元素的prevlen字段进行判断
  //根据上面的编码规则,该字段可能需要扩容
  int forcelarge = 0 ;
  nextdiff = (p[ 0 ] != ZIP_END) ? zipPrevLenByteDiff(p,reqlen) : 0 ;
  if (nextdiff == - 4 && reqlen < 4 ) {
  nextdiff = 0 ;
  forcelarge = 1 ;
  }
  //按照新计算出的数组大小进行扩容,由于新数组的地址可能会改变,因此这里记录旧的偏移量
  offset = p-zl;
  zl = ziplistResize(zl,curlen+reqlen+nextdiff);
  //在新数组上计算插入位置
  p = zl+offset;
  //如果新插入的元素不是在链表末尾
  if (p[ 0 ] != ZIP_END) {
  //把新元素后继元素复制到新的数组中,-1为尾元素
  memmove(p+reqlen,p-nextdiff,curlen-offset- 1 +nextdiff);
  //新元素的后继元素的prevlen字段
  if (forcelarge)
   zipStorePrevEntryLengthLarge(p+reqlen,reqlen);
  else
   zipStorePrevEntryLength(p+reqlen,reqlen);
 
  //更新最后一个元素的偏移量
  ZIPLIST_TAIL_OFFSET(zl) = intrev32ifbe(intrev32ifbe(ZIPLIST_TAIL_OFFSET(zl))+reqlen);
  //当新元素的后继元素不止有一个时,新的尾元素偏移量需要加上nextdiff
  zipEntry(p+reqlen, &tail);
  if (p[reqlen+tail.headersize+tail.len] != ZIP_END) {
   ZIPLIST_TAIL_OFFSET(zl) =
   intrev32ifbe(intrev32ifbe(ZIPLIST_TAIL_OFFSET(zl))+nextdiff);
  }
  } else {
  //新元素插入到链表尾端,更新尾端偏移量
  ZIPLIST_TAIL_OFFSET(zl) = intrev32ifbe(p-zl);
  }
  //nextdiff !=0表示后继元素的长度发生变化,因此我们需要级联更新后继元素的后继元素
  if (nextdiff != 0 ) {
  offset = p-zl;
  zl = __ziplistCascadeUpdate(zl,p+reqlen);
  p = zl+offset;
  }
  //把新元素写入链表
  p += zipStorePrevEntryLength(p,prevlen);
  p += zipStoreEntryEncoding(p,encoding,slen);
  if (ZIP_IS_STR(encoding)) {
  memcpy(p,s,slen);
  } else {
  zipSaveInteger(p,value,encoding);
  }
  //压缩链表存储元素数量+1
  ZIPLIST_INCR_LENGTH(zl, 1 );
  return zl;
}

分析完插入元素的逻辑,长舒一口气,真的很长,细节也很多.

接下来在再看下删除元素的过程,与添加相比,删除相对要简单一些,清空当前元素以后,需要把后继元素一个一个拷贝上来(这也是数组跟链表两个数据结构的差别),然后注意是否需要级联更新,上代码:

?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//参数依次为:压缩链表,删除元素的其实位置,删除元素的个数
unsigned char *__ziplistDelete(unsigned char *zl, unsigned char *p, unsigned int num) {
  unsigned int i, totlen, deleted = 0 ;
  size_t offset;
  int nextdiff = 0 ;
  zlentry first, tail;
  //读取p指向的元素保存在first中
  zipEntry(p, &first);
  for (i = 0 ; p[ 0 ] != ZIP_END && i < num; i++) {
   //统计总共删除的长度
   p += zipRawEntryLength(p);
   //统计实际删除元素的个数
   deleted++;
  }
  //需要删除元素的字节数
  totlen = p-first.p;
  if (totlen > 0 ) {
   if (p[ 0 ] != ZIP_END) {
    //判断元素大小是否有改变
    nextdiff = zipPrevLenByteDiff(p,first.prevrawlen);
    //修改删除元素之后的元素的prevlen字段
    p -= nextdiff;
    zipStorePrevEntryLength(p,first.prevrawlen);
    //更新末尾元素的偏移量
    ZIPLIST_TAIL_OFFSET(zl) =intrev32ifbe(intrev32ifbe(ZIPLIST_TAIL_OFFSET(zl))-totlen);
    //当删除元素的后继元素不止有一个时,新的末尾元素偏移量需要加上nextdiff
    zipEntry(p, &tail);
    if (p[tail.headersize+tail.len] != ZIP_END) {
     ZIPLIST_TAIL_OFFSET(zl) =
      intrev32ifbe(intrev32ifbe(ZIPLIST_TAIL_OFFSET(zl))+nextdiff);
    }
    //把后面剩余的元素移动至前面
    memmove(first.p,p,
     intrev32ifbe(ZIPLIST_BYTES(zl))-(p-zl)- 1 );
   } else {
    //直接删除到链表末尾,因此不需要内存拷贝,只需修改最后一个元素的偏移量
    ZIPLIST_TAIL_OFFSET(zl) =
     intrev32ifbe((first.p-zl)-first.prevrawlen);
   }
   //resize数组大小
   offset = first.p-zl;
   zl = ziplistResize(zl, intrev32ifbe(ZIPLIST_BYTES(zl))-totlen+nextdiff);
   //修改链表元素个数
   ZIPLIST_INCR_LENGTH(zl,-deleted);
   p = zl+offset;
   //nextdiff != 0表示元素大小发生变化,需要进行级联更新
   if (nextdiff != 0 )
    zl = __ziplistCascadeUpdate(zl,p);
  }
  return zl;
}

最后我们看下元素的查找操作:

?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//参数依次为:压缩链表,要查找元素的值,要查找元素的长度,每次比较之间跳过的元素个数
unsigned char *ziplistFind(unsigned char *p, unsigned char *vstr, unsigned int vlen, unsigned int skip) {
  int skipcnt = 0 ;
  unsigned char vencoding = 0 ;
  long long vll = 0 ;
  //只要还没到尾元素就不断循环
  while (p[ 0 ] != ZIP_END) {
   unsigned int prevlensize, encoding, lensize, len;
   unsigned char *q;
   //查询链表当前元素的prevlen字段
   ZIP_DECODE_PREVLENSIZE(p, prevlensize);
   //查询链表当前元素的encoding字段
   ZIP_DECODE_LENGTH(p + prevlensize, encoding, lensize, len);
   q = p + prevlensize + lensize;
   //已到达需要比较的元素位置
   if (skipcnt == 0 ) {
    //如果链表中的当前元素时字符串
    if (ZIP_IS_STR(encoding)) {
     //跟要查找的字符串进行比较
     if (len == vlen && memcmp(q, vstr, vlen) == 0 ) {
      //匹配成功,则要查找元素的指针
      return p;
     }
    } else {
     //如果当前元素为数字且vencoding为0
     if (vencoding == 0 ) {
      //尝试对要查找的值进行数字编码
      if (!zipTryEncoding(vstr, vlen, &vll, &vencoding)) {
       //如果编码失败,则说明要查找的元素根本不是数字
       //然后把vencoding设置为最大值,起一个标记作用
       //也就是说后面就不用尝试把要查找的值编码成数字了
       vencoding = UCHAR_MAX;
      }
      assert (vencoding);
     }
     //如果vencoding != UCHAR_MAX,则说明要查找的元素成功编码为数字
     if (vencoding != UCHAR_MAX) {
      //按数字取出当前链表中的元素
      long long ll = zipLoadInteger(q, encoding);
      if (ll == vll) {
       //如果两个数字相等,则返回元素指针
       return p;
      }
     }
    }
    //重置需要跳过的元素个数
    skipcnt = skip;
   } else {
    //跳过元素
    skipcnt--;
   }
   //遍历下个元素
   p = q + len;
  }
  //遍历完整个链表,没有找到元素
  return NULL;
}

到这里就把压缩链表的创建,添加,删除,查找四个基本操作原理总结完了.

3、压缩链表ziplist数据结构总结 。

压缩链表ziplist在redis中的应用非常广泛,它算是redis中最具特色的数据结构了。该数据结构的精髓其实就在于文章第一部分总结的编码规则,先理清楚这部分内容,后面的源码可以简单看下加深理解.

不得不说源码部分着实有点冗长,确实需要耐心,我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也很头大。如果对源码感兴趣的话,建议按我的方法,先自己梳理某个操作(例如上面提到的插入元素)需要做哪些事情,然后再看代码可能会更好理解一些.

最后留一个小问题,既然redis中的ziplist对内存利用率如此之高,那为什么还要提供普通的链表结构供用户使用呢?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~ 。

总结 。

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,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,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,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.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jianshu.com/p/565795f43eed 。

最后此篇关于redis源码分析教程之压缩链表ziplist详解的文章就讲到这里了,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redis源码分析教程之压缩链表ziplist详解的内容请搜索CFSDN的文章或继续浏览相关文章,希望大家以后支持我的博客! 。

29 4 0
Copyright 2021 - 2024 cfsd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00587号
广告合作:1813099741@qq.com 6ren.com